中共龍港市委宣傳統戰部 主管
龍港市融媒體中心 主辦
溫州新聞網 · 龍港支站
我還記得那個冗長的隧道。
我在公交站臺等待,用力擠上九十五路公交車。公交車穿過馬路,拐進村間小路,四處是一片田地。
我坐在公交車靠窗的位置,空氣里是潮濕與汗臭相互交雜的氣味。公交車在顛簸的道路上前行著,我總能敏銳地察覺到那四個巨大的輪子,哪一個現在碰到了一個大坎。在一群形形色色的陌生的人當中,還有和我同樣穿著紅色校服的同校同學。
當車子駛進天長嶺隧道的時候,車里也只剩下跟我同校的同學,這是距離我到達目的地的最后一站。我一下從明亮開闊的地方陷入到一片昏暗的環境中。
我無法去形容當時的心情;蛟S是沉悶的,傷心的,或者是不愿接受的。但我也只能用幾個形容詞去概括當時的情緒。時隔多年,我早已忘記,也無法去理解當時具體的心情。
昏暗的環境將我抗拒的情緒徹底帶動出來,我知道下了車之后,我會再次回到我的學校里,我會看見大潭村里那片高高低低的紅色建筑。
我不喜歡那里。我試圖去尋找其中的原因,可能是我在那里沒有歸屬感,沒有自由。那種感覺就像在哪里都好像無法落地一樣。我不屬于這里。當然,這一切都基于我曾經的記憶,至于這種感受,現在的我是無法理解的。
當時的我在想,我還要多少次來返這個隧道,才能徹底離開這里。這讓我想起電影《千與千尋》里千尋穿過的那條神秘的隧道。不可否認的是,我在這片看似與世隔絕的地方,經歷了時間和生活的磨礪,我原本單薄的人生經歷第一次有了一點點的厚度。
這條隧道,我往返了三年。在最后一次離開學校時,我并沒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,也沒有十分地留戀。
這就像在一個平常的畢業季的某一天,我提著一箱的行李,最后一次穿過那條隧道,然后陷入到大片的陌生的人流當中,開啟了我下一階段的生活。
直至我大學畢業,又踏上了工作崗位,我依舊會回想起那條隧道。我覺得那應該是我最無憂無慮的日子才對。在那里沒有什么太大的壓力,老師親切可愛,人際關系單純,飯菜可口好吃……這一切都是這么美好又無慮。就從這時候開始,我慢慢無法理解我曾經的狀態。
我不知這種心態上的變化是如何而來的,或許是人對過去自然而然的美化,也可能是人總是對現狀不滿。我總是想要改變現狀,不斷地想要找到一種讓自己感到舒服與合適的狀態。同樣地,我也做好了改變現狀后,狀態無法改變甚至更壞的準備,F在的我甚至想重新進入那條隧道,回到那片紅色建筑當中,就像我曾經拼命地想要逃離那里一樣。
我回憶起那條天長嶺隧道,懷念起從前的生活。事實上,我從未離開過從前,也一直在相似的隧道上前行。直到我的弟弟去了外地上學,像我從前一樣討厭去學校,像我一樣來返著屬于自己的那條隧道,我就知道,將來他也會跟我一樣,走上新的道路,并懷念過去的日子。
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所有人其實都是過著一樣的生活,在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秩序下,生活的本質都是大同小異的。這也是為什么人彼此之間能夠有所共情的原因。事實上,擺在我眼前的這條隧道和從前的隧道又有何分別呢?我從前感受到的一切情緒其實就是我現在的所感受到的所有情緒。我依舊有要面對的苦難,有要經歷的挫折和失敗。同樣的,我依舊會有解決的方法,也終究能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大大小小的考驗。不同的是,在一次又一次相似的經歷的磨礪下,我開始學會接受我要面對的任何狀況。我開始在反復的生活經歷中不斷地學會自洽和平靜,并在生活的隧道中,不斷地尋找并享受其中的樂趣。
我偶爾還是會懷念那條隧道盡頭的紅色建筑,但我并沒有回去看看的打算。千尋要離開那片神秘的世界的時候,白龍告訴她千萬不要回頭。同樣的,我也不會回頭。
我從昏暗的隧道中穿梭出來,看見了光明。我再次在公交站臺等待,用力擠上公交車。公交車穿過馬路,拐進村間小路,四處是一片田地。在新的隧道的路口,我完成了上班的打卡。
編輯:陳文雅 責編:金道漢監制:李甫倉